心理學是虛擬實境的物理。我們的身體即我們的介面。知識寄託於體驗。資料存在於環境。尺度和時間都是可以探索的維度。我們的經驗價值千兆的位元。真實感並非必須。 1
William Bricken, 1990

這是一位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研究先驅所寫的話,當頭罩和控制器帶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我不斷在思考「實境」的意義為何?為何我們要追求如此的「實境」?(本文的 VR 指的不是僅供觀賞的 360 影片,而是能夠用手操作虛擬物件的 VR)

從模擬實境到魔幻實境

早期 VR 主要用在軍事飛行模擬、醫療手術模擬等,VR 的目標即是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盡量逼近真實世界。然而,我相信當 VR 走向個人化,目標將不會是模擬真實世界,而會是創造有意義的世界,進而賦予個人力量的世界

VR 頭罩是目前唯一能夠讓人相信身處異地的裝置,「身歷其境」的意義在於身體的尺度下,體驗到整個環境。每個環境就像是不同的棲地,都提供獨特的操作特性(Affordances)2,讓其中的生物用不同的方式生活,和環境培養出共生的關係。我相信 VR 擁有這個獨特的能力,讓人置身完全不同特性的環境,感受不同的運作法則,進行在現實世界不可能的操作。

在 VR 中模擬真實常常令人失望,因為身體碰不到東西、手抓不到東西,儘管研究者開發各種裝置,依然相差極大 3。不過電影《一級玩家》已經描繪得很清楚,在 VR 中操作魔法變得更為自然。多數 VR 遊戲都支援「丟」各式各樣的東西,而這在真實世界中幾乎不切實際;VR 的手常常會穿透東西,讓 VR 變成切東西最好的媒介(試想《水果忍者》手刀切水果);VR 中不需要親自去拿東西,東西也可以飛過來(試想《星際大戰》用原力召喚光劍);過去用仙女棒在空中畫圖的夢想,VR 中繪圖即可實現。 4

畢卡索用小手電筒畫圖 (1949, credit: TIME) 與 VR 中的繪圖程式 Tilt Brush (2016, credit: Google)

身體與魔法

VR 是一個體會事情的方式,不再由抽象的理解,而是透過身體與環境的互動來達成。事情不再侷限於真實世界的原則,而像是魔法。我們能夠在其中體驗魔法,用魔法的方式思考與創造。你可以唱歌讓屋子裡的東西一個一個爆炸(其實是 OK Go 的 MV);或在快速基因突變的森林裡讓身體也跟著改變(其實是電影《滅絕》的情境)。

我們目前還無法逃避自己的身體,而身體也是形成自我的關鍵。我們的身體有其能力與限制,數位裝置和媒介也是;這兩者自然和諧的結合,需要什麼樣的魔法(或介面運作法則)能夠帶來有意義的互動,又需要什麼樣的魔法能夠帶給人力量,來感受、來創作?

  1. “Psychology is the physics of virtual reality. Our body is our interface. Knowledge is in experience. Data is in the environment. Scale and time are explorable dimensions. One experience is worth a trillion bits. Realism is not necessary.” - William Bricken, 1990 

  2. Gibson James: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1977. 

  3. Microsoft Research 發表三篇 VR 控制器的研究,針對不同類型的觸覺回饋,參見:Touching the Virtual: How Microsoft Research is Making Virtual Reality Tangible 

  4. 畢卡索光繪的攝影:Behind the Picture: Picasso ‘Draws’ With Light